【美國女孩】每一對父母,都是一輩子的『新手父母』

【曾看過一句話,大概是這樣的..
 
『如果一本書,裡面有一段話,讓你有所共鳴、或是對你的未來造成影響、帶給你一些想法,這本書就值得了!』
 
其實這些年,幾乎沒有甚麼電影是會在看過預告後,便一秒決定要去電影院看的了。主要還是因為有了小孩、忙碌的生活,進電影院往往都是為了”蜘蛛人、角落生物、汪汪隊”(也看過這幾部的家長來+1)
 

 
『美國女孩』,
是近年來會吸引我進電影院,而且看完一次後還想再去看一次的『唯二』電影。
 
“I hate you, mom”是我在美國女孩裡,寫下的話
“I love you, mom”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
 
上面這兩句,是劇中飾演小女孩、同為本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的演員在金馬獎中對這部電影做的其中兩句引言。(將引言片段放在留言處)
 
聽完的當下,我問小娃:『你有興趣去看這部電影嗎?』
『有! 我剛剛聽他講完,覺得眼睛都濕濕的』
(咦? 7歲如你,真的能夠理解嗎?)
 
帶著半信半疑的心,第一次帶小娃去電影院看這樣需要理解並濃縮大量情感的劇情片。
 
本以為只有去美國念過書的人,才會有共鳴,
但其實它訴說著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矛盾、親情間的衝突與拔河。
 
想著,這樣親子間的拔河與矛盾,終有一天會在家中上演,到了那個時候,無論父母怎麼說,小孩也不見得懂,甚至可能覺得矯情,那不如,讓別人演給你看吧! 這樣,當有一天,我們家同樣上演時,也許你會想起曾經看的這部電影,讓你有機會想起,愛與恨,其實是一體的兩面。
 
心中的”I hate you, mom”,
稍有機會轉換為心中更深處的”I love you, mom”。
 
不期望小娃能一看就懂,但也知道在散場後,我會慢慢引導,讓他明白劇情在描述文化差異背後,其實更想帶出的是那幾乎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面臨的親情課題。
 
(而事實證明,問他看完後的感想,小娃: 『我覺得它接得很好!』~ 一個直接進階當影評人的概念。但也令我意外的是,她從頭到尾不喊無聊地看完整部電影)
 
回到這篇文最上面一段,
『如果一本書,裡面有一段話,讓你有所共鳴、或是對你的未來造成影響、帶給你一些想法,這本書就值得了!』
 
那麼,這部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又是什麼呢?
 
劇中,美國女孩跟同學說『我只是覺得我的媽媽可以做得再更好』
同學: 『這如果已經是她的最好了呢?』
 
在這一秒,真的忍不住淚崩。
 
小時候常常覺得,媽媽為什麼不…
但直到自己當了媽媽,才理解…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
無論爸爸媽媽當了幾年,
眼前的每一個狀況都是第一次面對,
無論他們做得好不好,
但都已經是他們以當時的成熟度能做的最好了。
 
我們常說剛擁有第一個孩子的父母是『新手父母』,
然而事實上卻是…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一輩子都是『新手父母』。

最後,電影結束得很突然,當下會覺得,怎麼會在這邊結束?
但下一秒,仔細一想,
留下這樣的餘韻,反而令人深思,
留白,卻張力十足,
再多,就多了。
 
最後,美國女孩沒有跟媽媽說I love you mom
而是用另一句更深長的句子做為結束。
沒有刻意地鋪陳,沒有矯情地互擁,
卻讓情緒收在最滿的那一刻。
最佳導演獎,實至名歸。
 
所有心得皆為個人主觀感受。每個人的偏好、口味及標準不同,心得僅供參考唷!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